在今天(20日),經濟日報有刊載一部份蘇揆對於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

的意見表示,標題大意是說蘇揆認為「開旅館就不要怕客人多」,以

激勵台灣業者充實接待的能力。


但我認為,「就算是客人也有分好壞」。為什麼呢?相信在近來的卡

債新聞洗禮之下,大家對於銀行發卡給不斷積欠卡債的事情已經相當

熟稔,銀行會這樣作,不外乎這些客人是「優良客戶」。標準很簡單

,越常向銀行借貸,越能提供銀行所需要的利息,對銀行而言是具有

高貢獻度的客戶,自然是優良客戶。


這種以貢獻度來區別客人的方式,在商場上是必然的道理,儘管銀行

業因為濫發卡而導致目前的景況,但是這項「貢獻度機制」如果搭配

「客戶償債能力評等」的話,是不會導致信用崩盤的。


回到觀光業,現在一片拼觀光救經紀的呼聲喧囂塵上,然而,這樣的

政策真的救得了台灣的經濟嗎?用觀光來解救台灣的經濟,不會賠上

更珍貴的自然資源嗎?台灣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自然資源賤價出售,而

不做長遠的經營呢?


首先,觀光業是個極易受到影響的行業。東南亞遭受海嘯襲擊之後,

台灣觀光業立刻因為目的地遭此橫禍而受到牽連,業績曲線圖宛如跳

懸厓那樣垂直下滑;SARS事件也是,台北的飯店住房率立刻由平日的

85%掉到50%,飯店內附設的餐廳也是立刻遭遇到客數大減的狀況。

這樣一個需要許多因素配合的行業,只要一個因素消失,最終結果就

會受影響,真的可以作為台灣的經濟支柱嗎?


再者,台灣的基礎設施,是否已經足以配合發展觀光?我們不要說纜

車、遊客中心做的多好,先從一般日常生活可能需要的東西就好了。

路牌,說重要不重要,但說不重要卻又不能取消的東西。就我個人了

解,單單是在一個縣市內,就會有路標標示不清楚的狀況發生,甚至

是沒有路牌。當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你沒有路牌,要怎麼向當地

人問路呢?也許有人想到可以看旁邊的門牌,可是門牌上可從來沒有

列過英文。(就算將來有,也不知道是考慮用漢音還是通用拼音)在一

個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觀光,難道不會造成負面口碑嗎?


此外,我們吸引到的,是怎樣的客人?是金字塔頂端的花錢豪爽客人

,還是連便當都自己在家做好才帶出門的摳門客人?再換個標準:是

能夠尊重當地文化的客人,還是一付財大氣粗暴發戶狀的客人?很多

行業之所以會壓倒許多立志創業的人,追根究底,是創業者自己一開

始就弄錯目標族群,甚至不考慮向創業顧問請教,便自顧自的投入資

金,自然落的血本無歸。


最終也是最重要的,台灣的自然資源,究竟有沒有比經濟重要?儘管

優勝美地、摩艾斯石像、大紅岩、黑森林都是世界上的著名觀光吸引

物,倘若沒有良好的規劃與保護,遲早也會被消耗殆盡,而且「再也

無法恢復」。


面對一地的經濟與自然兩種拉扯,究竟是該選擇經濟發展還是追求環

境永續?當我聽到南投縣政府曾經選定邵族的祖靈地作為飯店預訂地

,以便以邵族作為觀光標的發展當地觀光的時候,我傻的說不出話來




有哪國政府會蠢到做這種事啊?以邵族作為發展觀光的標的,卻把飯

店蓋在邵族的祖靈地上,這種完全忽視當地居民的作法,根本就顯示

出政府的心態是多麼的不成熟,也不懂得尊重當地居民,更不尊重文

化自然資源。這樣的政府說要發展觀光,我猜只是圖利官員吧。


一不小心就寫的太激動,但是就我的原則來看,沒有考慮自然資源的

保存,經濟再發達也只會造成更大的代價。台灣說要用觀光救經濟,

看來還需要更高的道德和更遠的眼光。
美腿[tequilasou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kb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