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說,阿台灣就是這麼搞,不然你能怎樣?除非你能夠放下「希

望你的兒女在考試方面很有競爭力,進入名高中就讀」的想法,不然

這種問題以後還是會重新浮出來。


這種問題要吵,很有得吵。五年前我見到有人戰能力分班的話題時,

大致分成贊成和不贊成的兩派,贊成者認為「社會需要菁英向上突破

,所以應該給予菁英這種教育方式」,反對者則認為「菁英再厲害,

依舊要靠身邊的非菁英協助,不然看你撐多久」。


兩派的理由都正確,那以我當時高中的年紀,我因為是讀國中智優班

出身的,後來進入當時社會上第八志願(是我的第一志願)的高中,我

得到這樣的結論:施行能力分班,依照二十/八十法則讓菁英享受更

好的資源,但不表示要剝奪非菁英的學習資源。況且,菁英學習法也

未必適合所有人,有些人的確是不以成為菁英為目標的,那這些人硬

要施以菁英學習法來教育其實是另種戕害。


那有人也許會好奇智優班的上課是怎樣的,以我的經驗來說,就是學

校會提供這個班級較好的師資,例如數學名師、物理名師、外籍教師

教英文、較多的自費校外教學。每天都可以寫六到七張考卷,相信我

,六到七張考卷一開始會是壓力,當你寫到習慣之後,你會具備看到

題目立刻就能寫出答案的反應,那個時候六七張考卷根本就是小事情

。而搬上的確也會有固定每週的成績排名讓你知道你目前的考試結果

大概是在班上的哪個位置。


有人也許會認為,啊你就在那邊寫考卷寫考卷寫考卷,填鴨填鴨填鴨

,你是能有什麼其他能力。我認為這種說法其實太偏。


真正有個人特色的人,是不會被這樣的教育方式埋沒的,反而會因為

個人涵養以及學校教育的雙方映照,使得他有更好的表現。而進去之

後所受到的扎實訓練,我必須說,那對於培養一個人的抗壓性是相當

有幫助的,你說課業多只能壓死一個學生的創造力,我要說,當你沒

有這種抗壓性去面對的時候,你自然就會從第一線退下來,然後你會

見到比你表現更優的人補上去。


國三那年真的是每天醒來就看書,其餘時間就是睡覺跟希望能夠睡飽

。我並不討厭這種生活,因為這樣的生活能讓你的抗壓性比其他人好

,當你每天都睡五個小時不到,每天都很習慣性的寫八到十張考卷,

每天都在面對書讀不完的壓力,久了之後你的神經一定比他人都大條

,面對壓力會比旁人更從容。(簡單說:我覺得智優班的壓力根本沒

有外人想的大)


而且當時在理化、數學、國文、英文的根基打得好,你接下來的學習

過程真的很輕鬆的。我國中國文的注釋背得多,所以在日後看書的時

候更有敏銳度去了解作者為什麼這麼寫,更能體驗作者想傳達的意旨

,更能享受閱讀的樂趣,當你能體會閱讀的樂趣,你就會讀得更多,

你讀得更多,你就會越能讀,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我英文的基礎全靠國中打下來,日後我沒有再見過更難的英文,即

使到大學,我認為我的英文能力在班上仍屬中等偏上,即使在高中期

間我沒有特意加強過。理化的訓練,讓我在看很多社會上的事件、詐

騙的時候,有能力去分辨它的可信度。


那你說,這樣的國中生活,真的只是把我變成考試機器嗎?我從來不

認為我們班的同學只是考試機器,我認為我們班的同學是具備了抗壓

性跟內涵的人。而這些人讓我在國中時期就見識到何謂人才濟濟,他

們讓我更有動力去拼課業,這樣的良性競爭是很好的。


我這個人很簡單,因為我有惰性。有人逼,我就讀,沒人逼,我就鬆

懈。我很慶幸我的國中是這樣度過的,它讓我辛勤的過了三年,然後

輕鬆非常久非常久,而且我的日常生活也因為這些扎實的訓練而能夠

有更深更廣的體驗,這是其他人未必能夠感受到的。因為你沒有那種

敏銳度,你就感受不到,偏偏敏銳度來自於扎實的訓練。


好,我們回到正題,看到我剛剛的敘述,你還是認為智優班不過就是

考試跟填鴨,增加學生無謂壓力的話,那你就不要把小孩推向這種制

度。如果你已經見到了在這個制度背後所帶來的廣大益處,那我期許

你有毅力,因為走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之後,中間的體驗如人飲水,你

會慶幸你曾經跟這麼多優秀的人一起相處過,你會期許自己跟他們一

樣優秀。這種向上提升自己的目標,向下厚植自己的基礎的態度,才

是智優班給予我的最大收穫。


延伸閱讀
國中資優班 補習班擠破頭
台中與彰化資優班會考大陣仗有如聯考
資優班變成變相能力分班 教育部:若屬實撤銷

王怡仁[tony19877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rkb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